1 ? 半夏種植技術
半夏喜歡溫暖、濕潤的環(huán)境,種植地宜選擇高海拔、疏松、肥沃、濕潤、日照不強的山間緩坡地域小平地。土地經多次翻耕打碎, 每畝施農家肥 3000-4000公斤作基肥,起畦高20厘米、寬100~120厘米。由于半夏屬耐陰性植物,可在果園和高桿作物下進行間作。
1.1 ? 半夏種植技術簡述
半夏老百姓習稱旱半夏,又名:三葉半夏;半月蓮;三步跳;地八豆;守田;水玉;羊眼。該物種全國都有野生分布,半夏屬天南星科有毒植物,其毒性為全株有毒,塊莖毒性較大,生食0.1—1.8g即可引起中毒。對口腔、喉頭、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強烈刺激;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,多量則燒痛腫脹、不能發(fā)聲、流涎、嘔吐、全身麻木、呼吸遲緩而不整、痙攣、呼吸困難,最后麻痹而死。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。小鼠腹腔注射半夏浸膏LD50相當于塊莖13.142g/kg,慢性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可能與刺激腸道產生腹瀉有關;注射20g/kg塊莖的乙醇提取液,大部分共濟失調,死亡。
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高15~35cm,塊莖近球形,直徑0.5~3.0cm,基生葉1~4枚,葉出自塊莖頂端,葉柄長5~25cm,葉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,直徑3~8cm,偶見葉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,直徑2~4mm?;▎涡?,花序軸下著生雌花,無花被,有雌蕊20~70個,花柱短,雌雄同株;雄花位于花序軸上部,白色,無被,雄蕊密集成圓筒形,與雌花間隔3~7mm,其間佛焰苞合圍處有一直徑為1mm的小孔,連通上下,花序末端尾狀,伸出佛焰苞,綠色或表紫色,直立,或呈“S”形彎曲。
1.2 ? 繁殖方法
(一)球莖繁殖。在11-12月選擇無病蟲害、不受傷、直徑1-1.5厘米的球莖作種用,放通風處晾1-2天后,在室內陰涼處貯藏,或當年采挖當年種植。
(二)珠芽繁殖。在夏秋間,當老葉將要枯萎時,將葉柄上長出的珠芽采集后種植。
半夏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。種植前將球莖大小分級,分別下種,以便管理。按行距15-20厘米開溝(溝深5厘米左右),再按株距1.5厘米把
球莖或珠芽均勻播于溝內,覆土平畦面,上覆蓋一層稻草或無籽雜草,并用水淋透畦面。一般每畝播放球莖100-120公斤或珠芽50-60公斤。
1.3 ? 田間管理(半夏高產重點)
(一)及時追肥。半夏
半夏是一種喜肥植物,出苗后即進行第一次追肥,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~2000公斤,以后看苗再進行多次追肥。小滿以后,當?shù)谝慌檠块L出許多新植株時,田塊內植株密度增大,而且球莖生長迅速,需要水肥較多,此外要重施糞肥、餅肥和尿素,每畝施放腐熟廄肥、草皮灰混合肥 4000-5000公斤,同時加放花生麩50公斤(經粉碎堆漚過),撒施于畦面上。施肥后即進行培土,防止肥料流失。
(二)做好排灌和培土。高溫和土壤干燥,往往會引起植株枯黃,甚至倒苗,直接影響塊莖生長。因此,在半夏的整個生長發(fā)育期內,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,以促進植株和塊根生長;雨季要抓好排水工作,防止球莖腐爛。
每年6月以后,成熟的種子和珠芽陸續(xù)落地,宜在芒種(6月上旬)至小暑(7月上旬)進行兩次培土,以利珠芽人土生長,長成新的粗壯植株。培土從畦邊取土打碎,均勻地撒在畦面上,厚約1.5厘米,再用手將土撥平,以防積水。
(三)適時摘蕾。為了促進球莖生長,減少營養(yǎng)物質消耗,當植株抽苔時,要分期分批把長出的花苞摘除。此外,半夏繁殖力強,珠芽落地后,生長極快,不易清除。因此,佛焰苞長出時必須把它摘除,使球莖積累更多的營養(yǎng)物質,從而提高半夏產量。
1.4 ? 病蟲害防治
(一)球莖腐爛病。一般在雨季和低洼漬水處發(fā)生。發(fā)病后,球莖腐爛,地上莖葉枯萎。防治方法:要注意排水,在發(fā)病初期拔除病株,并用5%的石灰水澆灌病株病穴,或在病穴處撒施石灰粉,防止此病蔓延。
(二)縮葉病。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病害,多在夏季發(fā)生,發(fā)病后小葉皺縮扭曲,植株變矮、畸形。防治方法:一是徹底消滅傳播病源的蚜蟲;二是選用無病植株留種。
(三)蚜蟲。其成蟲和幼蟲吮吸嫩葉嫩芽的汁液,使葉片變黃,植株生長受阻。防治方法:一是在蚜蟲發(fā)生期,用40%樂果乳油1500-2000倍稀釋液噴灑;二是用滅蚜松(滅蚜靈) 1000-1500倍稀釋液噴殺。
(四)菜青蟲。其幼蟲咬食葉片,造成孔洞和缺口,嚴重時,整片葉被吃光??稍诎l(fā)生期用90%敵百蟲1500倍稀釋液或敵敵畏1000倍稀釋液噴殺。
1.5 ? 采收加工
1、適時刨收:半夏的收獲時間對產量和產品質量影響極大。適時刨收,加工易脫皮、干的快、商品色白粉性足、折干率高。刨收過早,粉性不足,影響產量。刨收過晚不僅難脫皮、曬干慢,而且塊莖內淀粉已分解,加工的商品粉性差、色不白,易產生“僵子”(角質化)質量差,產量更低。倒苗后再刨收,費工三倍還多。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結果表明,半夏的最佳刨收期應在秋天溫度降低于13度以下,葉子開始變黃綠時刨收為宜;黃淮地區(qū)氣溫13度正為“秋分”前后;長江流域要根據氣溫差別適當向后推遲;東北各地氣溫偏低,要適當提前刨收。
2、刨收方法:在收獲時,如土壤濕度過大,可把塊莖和土壤一齊先刨松一下,讓其較快的蒸發(fā)出土壤中水分,使土壤盡快變干,以便于收刨。刨收時,從畦一頭順行用爪釣或鐵鎬將半夏整棵帶葉翻在一邊,細心地揀出塊莖。倒苗后的植株掉落在地上的珠芽應刨收前揀出。刨收后地中遺留的枯葉和殘枝應檢出燒掉,以減輕病蟲害的發(fā)生。
3、加工技術:
(1)發(fā)酵:將收獲的鮮半夏塊莖堆放室內,厚度50厘米,堆放15—20天,檢查發(fā)現(xiàn)半夏外皮稍腐,用手輕搓外皮易掉,既可。
(2)去皮:將發(fā)酵后的半夏塊莖用篩分出大、中、小三級。數(shù)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,其方法是,將半夏塊莖分別裝入編織袋或其他容器內,水洗后,腳穿膠靴踏踩或用手來回反復推搓10分鐘,倒在篩子里用水漂去碎皮,未去凈皮的揀出來再搓,直至全部去凈為止。如果較大的塊莖去皮后,底部(俗稱“后腚門”)仍有一小圓塊透明的“繭子”時,量少可用手剝去,量多再裝袋搓掉,直至半夏塊莖全部呈純白色為止。面積較大的半夏基地,可采用機械脫皮。
(3)干燥:脫皮后的半夏需要馬上晾曬,在陽光下暴曬最好,并不斷翻動,晚上收回平攤于室內晾干,次日再取出曬至全干,既成商品。如半夏數(shù)量較大,最好建有烘房,隨脫皮,隨烘干,不受天氣影響,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質量較好。
2 ? 半夏種植前景
2.1 ? 種植技術含量高
1、半夏的一生中對光照要求不一致,生長前期的春季由于溫度較低,需要光照條件;生長中期的夏天溫度高、日照強烈,這段時間只有在隱蔽的條件下,才能正常生長;進入生長后期的秋季,由于日光強度逐漸減弱,加上雨水較多,土壤和空氣濕度大,所以又需要光照條件。
2、半夏種植對土壤、地勢選擇要求較嚴,它既怕旱又怕澇,既怕鹽堿又不能太酸,既喜歡有機質又怕化肥;所以,低洼地不宜,稍粘一點的地也不好,必須是砂壤土或輕壤土才行,而且澇能排、旱能澆,須要達到這個標準才可種植,不能有一點含糊。
3、半夏投資較高,一般種莖、肥料、人工等總投資每畝需1500元左右,一般農戶都望而生畏,唯恐投進去后打了水漂,加之不懂技術或聽到看到別人的失敗而不敢種植。
二、目前半夏人工栽培面積名不屬實前段時間,在野外考察時,有不少藥農詢問:“為啥我以前種植的半夏播多少種莖,收獲時還是收多少種莖,幾乎無產量增加呢?”這也是近期接到電話咨詢中最多的問題之一。
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主要原因是有些以賣種子為目的的單位或個人,故意忽略種植技術的難度,給種植栽培者造成易種植、好管理、效益高、短期致富快的錯覺,有的根本就不具備高產優(yōu)質栽培技術,甚至還沒有老藥農的傳統(tǒng)種植經驗多,何談優(yōu)質高產技術?
其二,我國半夏野生品種較多,但通過栽培馴化適合人工種植的較少,用野生半夏作種,在人工栽培條件下,對人為環(huán)境適應能力低,“倒苗”機率增加,再加上儲存方法不當,種莖病害較多,產量不穩(wěn)定。
所以,就目前我國半夏人工栽培方面,還處于起步階段,真正栽培百畝以上的基地來生產半夏商品的屈指可數(shù);而有些宣稱大面積的半夏種植基地一般是名存實亡,其真正目的是為了套取國家的中藥材專項扶持資金,單等目的達到,所謂的半夏基地就改名換姓了,這是事實,筆者絕沒有虛構。
三、野生資源逐漸減少半夏野生于山坡、溪邊陰濕的草叢或疏林下,另外,農田中亦有生長,但隨著深耕細作和化肥、化學農藥、除草劑的廣泛使用,農田中的半夏已基本絕跡。
山坡、溪邊、林下由于墾荒種地、伐林和連年無序大量采挖,使半夏的生長環(huán)境遭到了嚴重破壞,其資源逐漸減少,加之野生半夏分布較為零散,干旱、水澇等自然災害頻繁,目前瀕臨枯竭。
綜合各方分析結果表明,半夏市場在3-5年內不可能飽和,價格將會穩(wěn)中有升,市場看好,前景廣闊。但是,就是因為半夏的特殊習性和種植技術的難度,才致使其市場前景看好。所以,建議初次種植者須慎重。
半夏屬天南星科草本,藥用地下球莖,有燥濕化痰、消痞散結的功能,對治療濕痰冷飲、嘔吐、反胃、咳嗽、痰多、頭痛不眠等有很好的效果,用量大,也是常年出口大宗品種,具有很高的種植前景!
2.2 ? 半夏的市場現(xiàn)狀
1、野生半夏的產量減少:市場上的半夏商品一直主要靠野生品提供。由于農村荒山荒地不斷被開墾利用,其野生環(huán)境遭到破壞,加上藥農連年無節(jié)制地采挖,近年其野生資源已近枯竭。據了解,近年主產地新品采挖量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二。
2、國內半夏的需求增加:半夏具有止咳化痰、降逆止嘔、消癰腫的功效,為常用藥材。近兩年來,隨著國內相關制藥企業(yè)對以其為原料的新藥、特藥開發(fā)利用,其商品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加。2008年半夏商品市場成交量已超過7000噸,較2007年銷量增長45%以上。
3、半夏外貿的出口增大:半夏是我國主要出口藥材品種之一。隨著國際社會對中藥療效的認可,東南亞等國的半夏訂單日漸增多,其商品出口數(shù)量不斷增大。據外貿部門統(tǒng)計,近兩年來本品出口量以20%的速度遞增,2008年出口量在3000噸以上。
半夏的種植條件從目前半夏的產銷情況來看,半夏商品供求矛盾將會日益突出,且三五年內難以緩解。因此,目前適宜發(fā)展半夏生產,有條件的農戶可因地制宜種植半夏,增加收入,下面我們再看一看半夏的種植條件吧!
1、土壤是壤土,不能太酸和太堿,PH在6.5-7.0之間,土壤中沒有或很少有根生雜草和石塊。
2、土壤肥沃,有機質含量超過1.2%以上。
3、有充足水源,澆水方便,并且能徹底排澇。
4、地勢有一定坡度,最好坡度在5-10度,沒有坡度,要做多條溝。
3 ? 半夏種子多少錢一斤
半夏一般畝產量為150~200公斤,按市價每公斤40元計算,畝效益為6000元以上,若是土質肥沃,管理得當,畝產量可達250公斤以上,去掉種子15-20公斤的價錢是600元,利潤在每畝5500元-9500元之間。旱半夏田間能套種玉米等作物,也可套種于果樹林下,立體種植,效益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