芝麻用途廣泛,除榨油食用外,還是很好的蜜源植物,與油菜,蕎麥并列為我國三大蜜源植物。芝麻蜜質(zhì)地透明,味甜,富有香氣。芝麻餅是牲畜的好飼料,其蛋白質(zhì)可達35-40%,而且氨基酸含量特別高,又沒有胰蛋白抑制劑,易于牲畜消化。
目
錄
芝麻用途廣泛,除榨油食用外,還是很好的蜜源植物,與油菜,蕎麥并列為我國三大蜜源植物。芝麻蜜質(zhì)地透明,味甜,富有香氣。芝麻餅是牲畜的好飼料,其蛋白質(zhì)可達35-40%,而且氨基酸含量特別高,又沒有胰蛋白抑制劑,易于牲畜消化。
芝麻經(jīng)烘炒,磨漿、分離等特殊工藝生產(chǎn)出的油稱為“小磨香油”,堪稱我國一絕,這種油色黃透亮,香氣濃溢,是調(diào)味的上等佳品。芝麻油中還有維生素e,使油具有不酸敗的特性。
除用于榨油外,芝麻還可制成芝麻粉、芝麻醬、芝麻糊、芝麻糖等。歐美一些國家,芝麻則主要用于面包,糕點和糖果制作業(yè),非洲人喜歡直接食用芝麻籽粒,或在燒湯時加芝麻當(dāng)香料。
芝麻是一種耐旱、喜溫、喜光作物,因此一般作為高溫干旱季節(jié)的填閑作物,而高溫、干旱天氣利于害蟲的生長繁殖。芝麻生長季節(jié)危害較大的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、斜紋夜蛾、甜菜夜蛾、天蛾。
1.形態(tài)特征:小地老虎成蟲是一種灰褐色的蛾子,體長17~23毫米,翅展40~54毫米,前翅棕褐色,有兩對橫線,并有黑色圓形紋、腎形紋各一個,在腎形紋外有一個三角形的斑點。雄蛾觸角為櫛齒狀,雌蛾觸角為絲狀。幼蟲蟲體較大,長50~55毫米,黑褐稍帶黃色,體表密布黑色小顆粒突起,腹部末端肛上板有一對明顯的黑紋。
2.危害癥狀:幼蟲在3齡以前,危害芝麻幼苗生長點的嫩葉,3齡以上的幼蟲多為分散危害,白天潛伏在土中或雜草根系附近,夜出咬斷幼苗。
3.防控方法:于傍晚前用48%毒死蜱(樂斯本)乳油2000倍液噴灑芝麻根部及周邊土壤。
1.形態(tài)特征:成蟲體長14~20毫米,翅展35~46毫米,體暗褐色,胸部背面有白色叢毛,前翅灰褐色,花紋多,內(nèi)橫線和外橫線均為白色,呈波浪狀,中間有明顯的白色斜闊帶紋,故稱斜紋夜蛾。卵扁平、半球狀,初產(chǎn)出時為黃白色,后變?yōu)榘祷疑?,呈塊狀黏合在一起,上覆黃褐色絨毛。幼蟲體長33~50毫米,頭部黑褐色,胸部多變,從土黃色到黑綠色都有,體表散生小白點,冬節(jié)有近似三角形的半月黑斑一對。
2.危害癥狀:低齡幼蟲群集葉背啃食葉肉,殘留透明的上表皮,使葉呈紗窗狀。3齡后分散危害,將葉片吃成缺刻或空洞。該蟲具有暴發(fā)性和暴食性。
3.防控方法:在1~2齡幼蟲期,早晨和傍晚用90%敵百蟲800~1000倍液,或50%辛硫磷乳油1000~2000倍液各噴1次。隔7~10天再噴1次。
1.形態(tài)特征:甜菜夜蛾成蟲體長10~14毫米,翅展25~33毫米。體表灰褐色。前翅內(nèi)橫線、亞外緣線灰白色,外緣線由一列黑色三角形斑組成,中央近前緣有1個腎形斑,內(nèi)有1環(huán)形斑,均為黃褐色,有黑色輪廓線。幼蟲6齡;老熟幼蟲體長22毫米左右,體色變化較大,幼蟲較明顯的識別特征是每一體節(jié)氣門后上方各有1個明顯的白點,氣門下線為明顯的黃白色縱帶,直達腹末,體色越深白斑越明顯。
2.危害癥狀:初齡甜菜夜蛾幼蟲在葉背群集吐絲結(jié)網(wǎng),取食下表皮和葉肉,形成“天窗”;3齡后可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,嚴重時吃光葉肉,僅留葉脈,甚至剝食莖稈皮層。白天潛伏于植株下部或土縫,傍晚爬出取食危害。
3.防控方法:2齡以前是藥劑防治的最佳時期,可選擇上午8時以前或下午6時以后,用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1~2次。
如有黑芝麻采購需求,點擊紅色字體與我們聯(lián)系,采購農(nóng)產(chǎn)品,就上聚土網(wǎng)。